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制冷机用软管转向结构,包括用于放置软管的折弯管,所述折弯管两端分别可拆卸的连接有第一导向管和第二导向管,所述折弯管上端1/4处设置有开口。本实用新型首先将软管穿过第一导向管,随后将软管通过折弯管的开口处放置到折弯管中,将折弯管与第一导向管固定,再将软管穿过第二导向管并将折弯管与第二导向管固定。软管在弯曲换向时,折弯管能够保证管路不会出现折瘪的现象。
公开号:CN214331900U
申请号:CN202022669670.6U
申请日:2020-11-18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丁兆迎;袁泉
申请人:Shandong Baodian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F16L57-00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冷机用软管转向结构。
[n0002] 冷水机是一种提供恒温、恒流、恒压的冷却设备,通过蒸汽压缩或吸收式循环达到制冷效果,被广泛应用于空调、工业制冷等领域。在现有的冷水机内,水路系统通常采用硬质水管进行连接,当硬质水管的管路方向发生变化时,需要采用弯头对硬质水管进行辅助
[n0003] 连接,装卸较麻烦。而若采用软管进行连接,当管路方向发生变化时,无需增加弯头进行连接便可实现弯曲转向。但是,这种软管在弯曲转向时,软管容易折瘪,影响冷水机内水路系统的工作效率
[n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冷机用软管转向结构,解决上述问题。
[n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n0006] 一种制冷机用软管转向结构,包括用于放置软管的折弯管,所述折弯管两端分别可拆卸的连接有第一导向管和第二导向管,所述折弯管上端1/4处设置有开口。
[n0007] 在上述结构中,首先将软管穿过第一导向管,随后将软管通过折弯管的开口处放置到折弯管中,将折弯管与第一导向管固定,再将软管穿过第二导向管并将折弯管与第二导向管固定。软管在弯曲换向时,折弯管能够保证管路不会出现折瘪的现象;其中第一导向管和第二导向管能保证软管与折弯管的交汇处不会出现折叠的现象。
[n0008] 进一步地,所述折弯管下端设置有对称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有一组用于固定固定板的固定孔。便于通过紧固螺栓将固定板以及折弯管固定到制冷机上。
[n0009]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加工,所述折弯管与所述固定板一体成型。
[n0010] 进一步地,所述折弯管的材质均为硬质塑料,所述第一导向管和第二导向管的材质为橡胶。
[n0011]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软管的安装,所述折弯管与第一导向管和第二导向管螺纹连接。
[n001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n0013] 本实用新型首先将软管穿过第一导向管,随后将软管通过折弯管的开口处放置到折弯管中,将折弯管与第一导向管固定,再将软管穿过第二导向管并将折弯管与第二导向管固定。软管在弯曲换向时,折弯管能够保证管路不会出现折瘪的现象;其中第一导向管和第二导向管能保证软管与折弯管的交汇处不会出现折叠的现象。
[n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n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n0016] 图中:1、第一导向管,2、折弯管,3、固定板,4、固定孔,5、第二导向管。
[n0017] 下面的具体实施例是结合本说明书中提供的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具体、清楚的描述。其中,说明书的附图只是为了用于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呈现得更加清楚明了,并不代表实际生产或使用中的形状或大小,以及也不能将附图的标记作为所涉及的权利要求的限制。
[n0018]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所采用到的术语应当作广义的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实际的具体情况来理解术语的具体含义。譬如,所采用的术语“设置”和“设有”,可以定义为接触式设置或者未接触式设置等;所采用的术语“连接”和“相连”可以定义为固定连接或者可活动连接的机械连接,譬如焊接、铆接、螺纹连接等,也可定义为电性连接等;所采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所采用的方位词术语均是以附图为参考或者根据以实际情况以及公知常识所定义的方向为准。
[n0019] 如图1-2所示,一种制冷机用软管转向结构,包括用于放置软管的折弯管2,所述折弯管2两端分别可拆卸的连接有第一导向管1和第二导向管5,其中,为了便于软管的安装,所述折弯管2与第一导向管1和第二导向管3螺纹连接。所述折弯管2上端1/4处设置有开口。其中,所述折弯管2的材质均为硬质塑料,所述第一导向管1和第二导向管5的材质为橡胶。
[n0020] 在上述结构中,首先将软管穿过第一导向管1,随后将软管通过折弯管2的开口处放置到折弯管2中,将折弯管2与第一导向管1固定,再将软管穿过第二导向管5并将折弯管2与第二导向管5固定。软管在弯曲换向时,折弯管2能够保证管路不会出现折瘪的现象;其中第一导向管1和第二导向管5能保证软管与折弯管2的交汇处不会出现折叠的现象。
[n0021] 进一步地,所述折弯管2下端设置有对称的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设置有一组用于固定固定板3的固定孔4。便于通过紧固螺栓将固定板3以及折弯管2固定到制冷机上。
[n0022]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加工,所述折弯管2与所述固定板3一体成型。
[n0023]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针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进行具体、清楚的描述。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属于现有技术或者公知常识的方案或特征,在上面实施例中就不作详细地描述了。
[n0024] 另外,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不只局限于上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从而可以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
Claims (5)
[0001] 1.一种制冷机用软管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软管的折弯管,所述折弯管两端分别可拆卸的连接有第一导向管和第二导向管,所述折弯管上端1/4处设置有开口。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机用软管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管下端设置有对称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有一组用于固定固定板的固定孔。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冷机用软管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管与所述固定板一体成型。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制冷机用软管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管的材质均为硬质塑料,所述第一导向管和第二导向管的材质为橡胶。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机用软管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管与第一导向管和第二导向管螺纹连接。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214331900U|2021-10-01|一种制冷机用软管转向结构
CN202195738U|2012-04-18|尖峰圆谷式波纹翅片管传热元件
CN202328706U|2012-07-11|蒸发器挡水板
CN205037462U|2016-02-17|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CN203163388U|2013-08-28|冰箱翅片蒸发器的安装结构
CN204202254U|2015-03-11|电冰箱蒸发器
US10415887B2|2019-09-17|Fin and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CN205479918U|2016-08-17|一种复合管道高压增强金属接头
CN105571353A|2016-05-11|一种针肋螺旋式换热器
CN206222650U|2017-06-06|底壳组件及空调器
CN206755661U|2017-12-15|制冷系统改良结构
CN207540162U|2018-06-26|换热组件和具有其的换热设备
CN204084955U|2015-01-07|蒸发器及空调室内机
CN103063077B|2015-03-25|一种热交换器
CN212605752U|2021-02-26|新型风向可调的一体化船用空调机组
CN210372454U|2020-04-21|一种锥形波纹管防震软接
CN201110724Y|2008-09-03|水空调换热器
CN210570193U|2020-05-19|一种换热器胀管板及其管翅式换热器
CN203100484U|2013-07-31|一种热交换器
CN209130348U|2019-07-19|隔振软连接
CN214039661U|2021-08-24|一种提高换热效率的螺纹管换热器
CN207662021U|2018-07-27|一种冷凝器
CN208311749U|2019-01-01|高、低压三通接头
CN211177484U|2020-08-04|一种用于制冷剂冷却的组合装置
CN210051026U|2020-02-11|一种可快速拆卸多层式级冷凝器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2669670.6U|CN214331900U|2020-11-18|2020-11-18|一种制冷机用软管转向结构|CN202022669670.6U| CN214331900U|2020-11-18|2020-11-18|一种制冷机用软管转向结构|
[返回顶部]